服务热线:0731-28100884
C/C复合材料基TaC涂层低功率激光烧蚀特征①
李国栋,熊翔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摘 要:为研究TaC涂层的高温烧蚀特征和机理,用低功率激光仪对TaC涂层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烧蚀试验,并 用XRD, SEM等观测了该涂层在空气中的氧化与烧蚀过程。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下激光烧蚀的开始阶段是 TaC涂层的分解与游离碳向表面扩散,随即氧化生成含碳、氧、铉的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熔体氧化为低价的钳 氧化物,最后生成Ta2O5;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析出Ta2O5针状晶体。在熔体与TaC之间存在1 ~2Pm由细小的晶 体和孔隙组成的扩散过渡层,过渡层由碳、氧、钮组成。
关键词:TaC;涂层;激光烧蚀;氧化;烧蚀机理
中图分类号:V 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224(2005)3 - 155 -05
C/C复合材料在高温和高速气流下易被氧化 和烧蚀,烧蚀速度快且与燃烧室气氛压力呈指数关 系,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高性能航空航天器发展的需 要。在C/C复合材料上制备耐高温、抗氧化、抗冲 刷、耐烧蚀涂层成为提高C/C复合材料的性能与 拓展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并已得到成功的应 用Z。如Sic、Si3N4. MoSi2、硼玻璃等体系涂层 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但涂层的抗氧化温度一般都 低于1 800 °C。有关1 700 °C以下涂层的抗氧化机理 研究较多,然而只有Young Jae Lee[8]对SiO2还原 碳化制备的SiC涂层的烧蚀结果进行了报道,结果 显示:制备的SiC涂层抗烧蚀性能随制备涂层反应 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以及涂层粒度的增加而提 高,并与晶体的结构与取向有关,涂层的烧蚀性能 与1 650 °C以下的抗氧化性能有相似之处,但1 800 °邙寸有反常现象。黄海明凹、崔红⑹对含TaC的
① 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AA30520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3JJY3073);湖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 (D200525004)
收稿日期:2005 -02 -01;修订日期:2005 -04 -21
作者简介:李国栋( 1963 -),男,博士研究生,襄樊学院教授,从事陶瓷涂层与纳米材料研究.电话:0731 - 8836864, 13087317973; E mail: lgd63 @163. com(仅限于第一作者)
C/C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TaC的C/ 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优于C/C复合材料。
碳化钮(TaC)是熔点(3 880〜4 000 °C[⑹11])最 咼的物质之一,具有咼温强度咼、抗冲刷性能好、 耐腐蚀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并与C/C材料具 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及机械相容性。因而TaC涂 层是C/C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喷管的喉衬等最 理想的涂层之一所以对TaC涂层高温氧 化烧蚀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 TaC烧蚀涂层的制备报道较少也未见对 TaC涂层烧蚀结果与机理的报道。
为了弥补地面点火试验、电弧驻点等烧蚀试验 成本高、周期长、只能观察最终结果的缺点,更好 地观察涂层烧蚀过程各阶段的结构形貌,探索TaC 涂层烧蚀过程与烧蚀机理,本研究采用低功率激光 对TaC涂层进行不同时间的烧蚀试验,观测TaC 涂层在空气中的氧化与烧蚀过程,研究TaC涂层 在激光加热条件下的变化过程与烧蚀机理。
1实验
1.1样品的制备
在密度1. 82 g/cm3的C/C复合材料(湖南博 云公司产)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TaC涂层,沉 积工艺已在文献凹报导,涂层结构与形貌如图1、 图2所示。
1.2激光烧蚀设备与试验过程
激光烧蚀设备为中科院产的波长1. 06 Mm的 Nd :YAG脉冲激光仪;选用参数为:频率20 Hz, 脉宽1 ms,激光光斑直径2 mm,单脉冲能量40 J,
工作电压400 Vo在空气环境下对TaC涂层分别进 行2 s、30 s、120 s的激光加热烧蚀试验。用扫描电 镜及能谱分析仪观测激光烧蚀不同时间的TaC涂 层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形貌和成分变化。
2结果与分析
2.1 T/C涂层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图1所示为TaC涂层的XRD谱,图中只有 TaC晶体的衍射峰,且衍射峰很尖锐,说明制备的 TaC涂层很纯。结合涂层断面的SEM能谱分析(图 2)可看出,Ta含量基本均匀一致,涂层内外无杂 质。所制备的涂层较厚(约314 Mm),无表面裂纹和 层间裂纹,表层疏松而内部致密,且与基体连接紧 密。从基体到表面,涂层依次可分为细晶致密区(晶 粒度<150旳n)、粗晶致密区(晶粒度为150〜250 Pm)和表层疏松区(晶粒度〉250如1),各层的TaC 结构较均匀,这三区间无明显的过度界面。激光烧蚀 与氧烘焰烧蚀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热冲击性能。
图2 TaC涂层的SEM照片
2.2 TaC涂层激光烧蚀一般特征
图3(a)、(b)、(c)所示为经同时间烧蚀后TaC 涂层的表面形貌。从图中可看出:激光烧蚀2 s时 仅出现局部崩裂与颜色的变化;激光烧蚀30 s时明 显出现熔体物,但熔体的量不多、形状不规则、有 气泡;激光烧蚀120 s时,熔体增多并形成液体平 面,无气泡。由TaC在空气中的低温(< 1 500 °C) 常规氧化实验研究得知,温度高于500 °CTaC就开 女台氧化生成Ta2Ch、咼于700 C后生成Ta2C)5颗粒 粉末。短时间(2 s)激光烧蚀时颗粒出现开裂、崩 裂,是由于TaC晶体较大的膨胀系数与激光导致 的局部高温使晶粒迅速胀裂。颗粒壳层的翘曲变形 是由于TaC氧化为低熔点的钮氧化物所致。
图3(e)为图3(b)熔体边沿处的放大图,此处 的温度稍低,仅有少量的熔体,主要为白色的针状 袒氧化物聚集物,与熔体润湿性很好。
图3(f)为图3(c)中间熔体区的放大图,可以看 出熔体中有许多针状晶体析出,这是熔体在冷却过 程中析出Ta2O5晶体的特征,这种针状晶体的析出 有效地阻止了凝固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裂纹扩展。
图4为120 s激光烧蚀后涂层断面的SEM图, 可明显看出,冷却后的熔体(1区)与TaC涂层(3 区)间有大约1〜2 Mm的过渡层(2区),过渡层与 熔体和涂层间无明显的界面,过渡层由孔隙与细小 晶体粒子(EDS指示为Ta、0、C)组成,过渡区的 出现有利于表面Ta2O5熔体的润湿与铺展,使熔体 能在TaC涂层表面有很好的连接性能。
2.3 TaC涂层的低功率激光烧蚀的过程分析
随着激光加热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温度迅速 升高至2000 °C以上。涂层的氧化加快,并很快熔 化,当加热30 s时已出现大面积的熔体(见图3 (b)、(d)、(e)),进一步加热(120 s)熔体增多增厚 (见图3(c)、(f)),说明氧化物增多。由能谱等相关 的实验检测证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白色熔体由袒的 低价氧化物逐渐变为Ta2O5 o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激光加热的烧 蚀过程就是在大气条件下的加热氧化过程。图3(d) 为图3(b)的局部SEM照片,B处无熔体,为涂层 在激光加热下崩裂后的形貌,A为熔体物,它由B 区等处的涂层崩裂到该处并在激光加热下氧化熔化 形成。表1所列为图3(d)的ESD能谱成分分析结 果,可以看出,除了 A处等熔体物含有氧外,其它 部位氧含量极少,主要成分为游离碳(如B处),且 只有少量的袒,说明激光加热的初期,TaC涂层主 要不是氧化生成CO或CO2,而是有一个较为显著 的分解过程。由于袒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大、扩散移 动慢,而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向表面扩散移动 快,所以观察到的主要是游离碳。多次实验都有同 样的结果,并随激光功率的加大,游离碳增多,就 是在熔体A处也有相当数量的游离碳。所以在激光 烧蚀初期的氧化过程与缓慢加热的氧化过程是不同 的,主要为TaC的分解过程,可能是TaC在激光 的快速加热条件下,由于氧含量相对严重不足,而 TaC涂层是由纳米级的一次粒子聚集而成、界面能 很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极易吸热和局部温 度过高,导致分解反应发生。这对于用于高能、高
表1扫描电镜能谱(EDS)区域成分分析结果
Table 1 Zone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aC coating by EDS (mol fraction, %)
C | Ta | O | “(C) :"(Ta) :"(o) | |
All zone in Fig. 3(a) | 50. 1 | 49. 9 | 0 | 1 :1 :0 |
All zone in Fig. 3(d) | 94. 0 | 1. 8 | 04. 2 | 51. 6 : 1 :2. 3 |
Zone A in Fig. 3(d) | 36. 1 | 38. 6 | 25.3 | 1.4 :1.5 :1 |
Zone B in Fig. 3(d) | 98.0 | 2.0 | 0 | 49.3 : 1 :0 |
热冲击固体火箭的TaC涂层的氧化烧蚀机制分析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TaC涂层的激光加热烧蚀过程可归纳为:初期 的热冲击导致TaC涂层表面局部崩裂与部分氧化, 局部的高能量导致TaC涂层分解(或氧化),紧接 着是大量的游离碳氧化生成含碳的钮氧化合物熔 体,熔体氧化并逐渐变为Ta2O5熔体,熔体的出现 使TaC涂层的氧化机制由界面反应控制机制变为 氧通过熔体溶解与扩散的扩散控制机制。也是TaC 涂层能够用于超高温耐烧蚀C/C复合材料保护涂 层的根本原因。在熔体与TaC涂层之间形成由碳、 钮、氧组成的过渡层,过渡区的存在使钮氧熔体易 于在涂层表面润湿与铺展,有利于阻止TaC涂层 氧化。
图4(a)所示为120 s激光烧蚀后烧蚀区边缘部 位的断面形貌,表面熔体层较薄,有较多气泡,这 是由于TaC涂层未被熔体物全部覆盖、氧化较快、 有较多的反应气体出现。这时的氧化过程是由氧气 与TaC涂层为主的反应机制控制。图4(b)为激光 烧蚀区中间部位的断面形貌,表面熔体层较厚,未 见气泡,这是由于TaC涂层已被Ta2O5熔体全部 覆盖、氧气不能直接与TaC涂层接触、氧化速度 慢、同时熔体的粘度小、气泡易排除。这时的氧化 过程应受氧气溶解扩散机制控制。高温氧化实验也 证实:在1 000 -1 500 递围内TaC涂层的氧化随 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加,涂层抗氧化性很差,当温 度高于2 000 W TaC涂层氧化速度显著降低,涂 层抗氧化性也显著提高。所以表面有无阻氧扩散熔 体的出现是决定TaC涂层氧化控制机制和氧化速 度的关键因素。有Ta2O5熔体覆盖的TaC涂层氧 化与烧蚀取决于氧化气体在Ta2O5熔体的溶解浓 度与扩散速度。由于02在Ta2O5熔体中的溶解量 和扩散速度与火箭燃气提供的量和速度相比,要少 得多也慢得多,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燃气对TaC涂 层的快速氧化,也就降低了烧蚀速率。由图4(a) (边沿处)和图4(b)(中心处)看出过渡层的形貌与 厚度基本稳定不变,因此过渡层的移动速率可以用 来表征TaC涂层氧化的宏观动力学。
由图3(f)可知,Ta2O5熔体在冷却较慢的过程 中析出Ta2O5针状晶体,这种针状晶体的析出有效 地阻止了凝固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裂纹扩展。由 于Ta2O5熔体的膨胀系数大,且温度大于基体及深 层的涂层,冷却速度与温度梯度大,冷却过程出现 裂纹是必然的。在2 500 °C氧烘焰烧蚀后试样表面 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状晶体,XRD分析表明此针状 晶体为四方Ta2C)5晶体。Ta2C)5针状晶体的出现, 使Ta2O5熔体在冷却过程的应力应变具有Ta2O5 晶须增强Ta2O5玻璃体的复合材料增强机制,并在 Ta2O5熔体裂开时导致裂纹偏移和增多(图3(i)), 有效地阻止了冷却过程中涂层的严重崩裂。
3结论
1) 在空气中低功率激光加热条件下,TaC涂 层的烧蚀过程为:初期的热冲击导致TaC涂层表 面局部崩裂与部分氧化,局部的高能量导致TaC 涂层分解;紧接着是大量的游离碳向表面扩散并氧 化、出现含碳的钮氧化合物熔体,熔体氧化并逐渐 变为Ta2O5熔体,它的出现使TaC涂层的氧化机 制由界面反应控制机制变为氧通过熔体溶解与扩散 的扩散控制机制。
2) 在烧蚀熔体与TaC之间存在1〜2 Mm的由 细小晶体和孔隙组成的过渡层,细小的晶体主要为 袒的氧化物,过渡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熔体与涂层 的润湿性和抗热震性。
3) 120 s激光烧蚀的熔体在冷却较慢的过程中 析出Ta2O5针状晶体,这种针状晶体的析出能有效 地阻止凝固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张应力而导致 的裂纹扩展。
SiC单晶生产TaC涂层坩埚
TaC涂层托盘
TaC涂层喷管
TaC涂层隔热屏
Solid SiC 盘、环
Solid SiC 载片器
4寸多片石墨盘(CVD SiC涂层)
6寸单片石墨盘(CVD SiC涂层)
PECVD舟架(CVD SiC涂层)
SiC芯片外延成套石墨零部件(CVD SiC涂层)CVD SiC涂层石墨发热体
SiC陶瓷刻蚀盘(CVD SiC涂层)